发布时间:2022-03-03 热度:
当我们对弹窗体系有了一定了解后,就需要清楚什么场景需要设计弹窗?用什么类型的弹窗?产品最终都是服务于用户,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见乱加一通,整的花里胡哨,弹窗就成了干扰元素,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用户体验。什么样的场景适合什么类型的弹窗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。
1、打断用户的操作
风险警示:当用户的某种操作可能存在风险,为避免操作失误,会弹出对话框打断用户,并给予一定的风险提示引起用户的注意,让其有足够的时间确认是否真的需要进行下一步操作,如:删除、放弃福利机会、退出登录等,会弹出对话框提示操作后可能引起的后果。
前置条件:部分任务在流程中设有一定的前置条件,需要满足条件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,通常这种情况会根据内容量的多少、重要程度以对话框或动作栏的样式弹出,例如下单时选择优惠券、支付方式。
任务关键节点:用户在满足任务的基本条件后,需要操作一个关键步骤才能成功,则会弹出对话框让用户完成最后一步操作,例如提交订单、表单、输入支付密码等。
2、定制化弹窗
这类弹窗主要从产品角度出发,不会过于在乎用户是否需要、会不会反感,都会引导或强制用户操作。
例如产品发布新版本,会强制用户更新,否则将无法使用。还有各大电商APP,在进入首页时会弹出一堆红包、优惠券,刻意将取消/关闭入口弱化,给用户返回造成一定的难度,利用突出的视觉、动态效果突出主题增加吸引力,以达到转化用户的目的。
3、二次确认
二次确认也是一种打断用户的操作行为,但跟上面纯粹的打断用户相比其作用更大,主要是在用户已做好选择的情况下再次弹出确认,以免操作结果造成用户认知上的偏差。虽然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,用最少的操作、最简单的流程满足用户所需是产品追求的目标之一,但通过权和利弊之后,二次确认的出现实属迫不得已的折中方案,它能够起到给用户多一次思考避免误操作、同样的含义换种方式表达、重要的内容加深二次记忆等作用。
二次确认使用得当,可以避免用户、产品的潜在风险,但若是从主观角度一味的滥用,就成了对用户的恶意干扰、影响使用体验,导致出现因多步骤操作增加任务完成难度、降低转化率、损害产品形象等问题,所以需要从业务(用户侧、产品侧)实际角度出发,两相其害(加-影响使用体验;不加-造成一定损失)取其轻的考虑是否需要增加二次确认弹窗。
当用户的某个操作可能带来不可逆转、错误严重程度较高时,例如:放弃仅有一次机会的较好福利、手机系统还原、应用账号注销等,系统都会给予二次确认,降低用户认知偏差后,以确保用户是经过多次思考才做出的决定,即便后续给用户造成损失也不会过于降罪产品,产品也算是“问心无愧”了。
4、简单提示
常见于用户操作之后的状态反馈,即便用户没有注意到,也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、或结果已经注定,相对来说成本较低,大部分出现在任务过程中的提示(可重复)和结果反馈,以确保用户知晓当前所处状态。
非模态弹窗toas样式居多,例如加载中、操作成功、刷新结果、清除缓存等,可出现在其他类型的弹窗之后或同时存在。